發布日期:2022-07-15 點擊率:38
全尺寸樣機總裝只用了27天,并且取得了“五個一次成功”的驕人成績:
機身、機翼對合一次成功;
起落架安裝收放一次成功;
座艙、艙蓋安裝協調一次成功;
垂尾和后機身對合一次成功;
發動機安裝一次成功!
關鍵詞設計圖紙
6.7萬多張圖紙一年時間出手
時間:上世紀90年代初期
設計圖紙是飛機試制的重要依據,為了保障研制總進度,上級限定發生產圖的時間只有一年。
殲-10飛機設計發圖與國內其它機種不同,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。上世紀90年代初期,全所只有幾十臺終端,無法滿足幾百人同時上機的需求,幾萬張A4圖紙要按時描出,怎么辦?所里把設計發圖的科研計劃按圖號進行分解,千斤重擔大家挑,人人身上有指標。
為了加快進度,部分圖紙采用手工繪制,繪圖時只能圍繞著高大的圖板來回走動,一天伏案工作長達十多個小時。一張張草圖一筆一畫地繪制出來了,可怎么將這些圖紙盡快地輸入計算機,難題又出現了。經過激烈的“爭吵”和商量,最后達成了共識:機器24小時運轉,設計人員幾班倒,輪流上!眼睛熬紅了,上點眼藥水繼續干。實在困極了,趴在桌上瞇上幾分鐘,接下來還是工作。
就這樣,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周期完成的6.7萬多張A4圖紙,中航工業成都所的科技人員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出手了!
關鍵詞首飛
這一刻現場的人都流淚了
時間:1998年
1998年,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,經過全線參研人員的不懈努力,終于迎來了中國航空工業翹首以盼的春天。
這一天,天氣多云,能見度不太理想,風力較小。
首飛現場,殲-10飛機的首飛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。消防、搶險、救護、牽引、電氣源等各種輔助車輛已按序進場到位。
“殲-10飛機具備放飛條件,同意放飛?!笨傇O計師宋文驄、行政總指揮劉高倬等分別在放飛評審書上鄭重簽字。
期待、興奮和略顯緊張的氣氛籠罩著整個機場。
因進場人數有限,成都所許多設計人員自己打的或乘坐公交車提前來到現場附近。在場站四周的房頂上,在對面農家的小樓上,甚至在旁邊公園的樹杈上,到處都站滿了人。
下午2點過,伴飛的飛機滑入跑道,迅速起飛,飛向指定空域等待。
人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。遠遠望去,型號飛機緩緩地滑入主跑道,穩穩地停在起飛線上。
“啟動了!”不知誰叫了一聲。話音剛落,只見飛機像離弦的利箭,風馳電掣般轟鳴著高速滑了過來,抬前輪,騰空,在人們的頭頂呼嘯而過,然后轉彎,漸漸消失在天際。
一切都發生在一瞬間,仿佛是順理成章的事。飛機飛得那么平穩,人們好像都呆住了,然后才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。
幾分鐘后,型號飛機在指定空域與伴飛飛機會合,雙機編隊從機場上空通過。一圈、兩圈……每一次通場,兩機編隊的隊形都是那樣穩健,兩機的運動軌跡是那樣整齊劃一,體現了試飛員高超的駕駛技術,也表現出飛機良好的可操縱性和跟隨性。
幾圈過后,飛機進入陸航線,人們翹首以待的時刻就要來到了,氣氛緊張到了極點。
“下來了!”首席試飛員雷強駕駛飛機在跑道端頭下滑,拉平,主輪兩點輕飄接地,放傘,減油門,剎車,幾個動作干凈利落,一氣呵成。飛機前主輪穩穩地壓在跑道線上,機尾橙黃色的阻力傘像一朵盛開的巨大鮮花,慶祝著首飛的成功。
機場上再次掌聲雷動。這一刻,所有的艱辛和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。首長們流淚了,老專家流淚了,青年技術員流淚了,試飛員也流淚了……
關鍵詞鐵鳥臺
奮戰七年鐵鳥臺如期驗收
時間:1996年3月
1996年3月,第一次飛控實物的飛行模擬試驗。
在中航工業成都所鐵鳥試驗大廳里,壯觀的鐵鳥臺靜臥著整裝待發。
試驗人員楊偉沉著地跨入鐵鳥試驗座艙,左手握油門桿,右手掌駕駛桿,雙腳踩腳蹬。艙外,幾十雙眼睛緊張地注視著視景復現屏幕。
上電、開液壓。飛控工作正常!加油門、滑跑、起飛!飛機的圖像似雄鷹一樣直沖云霄,翱翔藍天,極具動感和真實感。
各種狀態指示燈閃爍顯現,試驗數據和曲線迅速分析處理、打印檢查。結論:正確。
經過長達七年奮戰歷程的鐵鳥臺終于如期通過驗收。
國內從來沒有設計過的腹部進氣道;
國內獨一無二的水泡式座艙;
國內首個殲擊機全機100%靜力試驗一次通過;
國內首次對新機結構按損傷容限、耐久性進行設計;
國內新機結構研制中首次對全機疲勞關鍵件進行疲勞設計;
國內首次完成帶三軸、全權限電傳操縱系統的殲-10飛機伺服彈性穩定性分析;
國內首次完成全機跨音速顫振試驗;
……
殲-10飛機,無處不閃爍著自主創新的光芒。
關鍵詞實彈靶試
首次導彈發射試驗命中目標
時間:2003年秋
2003年秋天,西北靶試試驗場晴空萬里,一碧如洗。
殲-10飛機掛著PL導彈騰空而起,進行計劃中的首次導彈發射試驗。
上午10點,載機穩穩地截獲目標。隨著發射按鈕按下,PL導彈如離弦之箭,一舉命中目標!
為了這一刻,成都所組織了集航電系統、軟件、武器、雷達、總線、仿真各專業的精兵強將,在火熱的靶試現場工作了6個多月,圓滿完成了實彈靶試前的全部準備工作。
關鍵詞定型
幾代航空人的夙愿終于實現
時間:2004年的一天
2004年的一天,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所里張燈結彩,殲-10飛機設計定型評審終于塵埃落定。
“一定要研制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”,這是幾代航空人的夙愿。這一天,這個夢寐以求的夙愿終于實現了。
殲-10飛機研制成功了,它向世人莊嚴宣告:中國不但研制出一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的飛機,同時造就了一支掌握著現代飛機研制技術的高素質人才隊伍,建成了一個先進殲擊機的研制基地。
殲-10飛機的圓滿完成,帶動了我國航空工業整體水平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。
如今,殲-10飛機已形成系列化發展,其技術成果也已廣泛應用于梟龍/FC-1、新飛豹、某重點型號飛機、“山鷹”等航空武器裝備的研制中,強壯了國防,提升了國力,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殲-10飛機像一條巨龍,滿載中國幾代航空人的夢想和全體參研人員的凌云壯志,騰飛在世界的東方。
它是中國航空人的驕傲!它是中華民族的自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