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22-10-09 點擊率:49
汽車傳動軸固定節是汽車驅動系統中一個重要的零部件,傳動軸固定節的端面,如圖1示。由于固定節中6粒鋼球由工人手工進行安裝,有可能發生少裝的情況,如不及時發現,將出現質量問題,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和企業的聲譽。因此根據廠方要求設計了此套系統,系統采用無損檢測,運用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技術,對CCD拍攝到的圖象進行處理,作出漏裝與不漏裝判斷,并對漏裝工件進行聲光報警。
圖1 汽車傳動軸固定節端面
一、系統組成與控制過程
1. 系統組成
系統主要由機械部分、電氣部分、控制部分組成。機械部分主要是完成零件的傳送(從安裝位置到檢測位置,再送到下一個工序的加工位置)、定位(保證零件與攝像頭的同心度)以及不合格零件的剔除;電氣部分有傳感器、汽缸等執行機構組成;控制部分采用PLC和工控機集成控制。系統硬件配置主要有工控機、可編程控制器、CCD攝像頭、圖像采集卡、I/O接口板、傳感器等硬件及部分外圍電路組成,它們的結構,如圖2示。
圖2 系統組成圖
2. 控制流程
系統由工控機作為上位機,PLC作為下位機。系統的自動控制流程為:
1,工控機與PLC進行通信握手,表明一切就緒;
2,送料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工件,發信號給PLC;
3,PLC根據測量位置傳感器狀態判斷測量位置是否有工件;
4,如果測量位置沒有工件,則PLC發信號驅動汽缸,放開送料擋塊;
5,測量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工件已經到達,發信號給PLC;
6,PLC進行延時,目的是讓工件穩定有利于拍攝,然后發信號給工控機并延時,目的是讓計算機進行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;
7,工控機執行程序由CCD攝像頭攝取圖像,由工控機實時處理圖像,作出漏裝或非漏裝判斷結果。把結果發給PLC;
8,PLC判斷結果信息,如果全裝且翻轉位置無工件,發信號驅動汽缸放開定位擋塊;如果漏裝,PLC發信號驅動報警燈和蜂鳴器,進行聲光報警由工人手工剔除。
PLC判斷下料槽是否可以下料,若可以則翻轉工件進入下一道工序。重復順序執行2~8,就達到了系統的自動檢測。從執行過程中可以看到,前后兩個位置都實現了互鎖。系統控制流程,如圖3示。
圖3 系統流程
在這個系統中,實現了工控機與PLC的集成控制。工控機主要完成對圖象的處理,PLC完成對現場控制信號的采集與執行元件的驅動,它們之間的通信采用I/O卡來實現。控制系統物理結構,如圖4示。
圖4 控制系統物理結構
二、系統硬件模塊
系統硬件模塊主要分為數據采集子系統,微機基本子系統,數據分配子系統及基本I/O系統。它們之間的結構,如圖5示。
圖5 硬件結構組成
1. 微機基本子系統
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,對整個系統起監督、管理、控制作用,例如進行復雜的信號處理、控制決策、產生特殊的測試信號,控制整個檢測過程等等。同時,利用微機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和高速運算能力,實現命令識別、邏輯判斷、圖像處理、系統動態特性的自校正、系統自適應等功能。
2. 數據采集子系統
用于和傳感器、檢測元件聯接,實現圖像數據的采集、整理并經接口傳送到微機子系統處理。
3. 數據分配子系統
實現對被測工件、測試信號發生器以及檢測操作過程的自動控制。
4. 基本I/O子系統
用于實現人機對話、輸入或改變系統參數、改變系統工作狀態、輸出檢測結果、動態顯示測控過程、發出報警信號等。
三、系統軟件設計
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和結構化的程序設計方法,即自頂向下、逐步求精的設計方法,并且適當劃分模塊以提高設計與調試的效率。該系統不但要接受來自傳感器、待測工件的信號,還要接受和處理來自于控制面板的按鈕信號,以及由圖像采集卡傳來的數字信號,而且要求系統具有實時處理能力。因此,系統軟件對實時性有一定的要求,同時還要對系統資源進行管理和調度。
1. 上位機軟件設計
上位機監控軟件主要由數據采集程序、檢測與控制算法程序、中斷服務程序、故障自診斷與處理程序等組成。系統模塊劃分如下:
(1) 初始化模塊
硬件初始化 對系統中各硬件資源設定明確的初始化狀態,包括對可編程器件初始化,各I/O口初始狀態設定,為系統硬件資源分配任務等。
軟件初始化 包括堆棧初始化、狀態變量初始化、各軟件標志初始化、各變量存儲單元初始化、系統參數初始化等。
(2) 數據采集模塊
控制攝像頭攝取圖像,通過圖像采集卡完成A/D轉換,并生成待處理的數據文件。
(3) 檢測/控制模塊
對得到的圖像數據文件進行分析、計算、比較、檢測,判別工件是否合格,并實現對鍵盤的管理。
(4) 中斷管理模塊
針對系統中的各種中斷源和所選用的微處理機的中斷結構,設計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序模塊,包括中斷管理模塊和中斷服務模塊。
(5) 顯示管理模塊
用于實時更新顯示圖像和數據,并對報警指示燈進行管理。
(6) 時鐘管理模塊
包括數據采樣周期定時、控制周期定時、動態刷新周期定時、及故障監視電路的定時信號等。
(7) 故障自診斷與處理模塊
它是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的重要手段,主要采取開機自檢的形式,每當電源接通或復位后,系統自動執行一次自檢程序,對硬件電路進行一次檢測。上位機監控軟件主要程序流程,如圖6所示。
圖6 上位機監控程序框圖
2. PLC軟件設計
PLC的程序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方法,由主程序、手動控制程序、故障處理程序等模塊構成。根據系統要求,PLC的I/O分配,如表1示。
(1) 輸入輸出信號
表1 PLC輸入輸出信號
(2) 梯形圖編制
根據控制過程及輸入輸出信號編制出梯形圖。PLC采用循環掃描方式,按梯形圖從上而下,從左而右的先后順序予以執行。同時,前后兩個工件位置都進行互鎖。部分梯形圖,如圖7示。
圖7 定位工位梯形圖
R001是內部繼電器,表示選擇“自動”,當PLC得到信號X010時,即傳感器檢測到定位工位有工件時,延時并輸出允許攝像信號Y000,然后再延時2s(等待計算機作出判斷)并且當翻轉汽缸不在原位和翻轉工位無工件時,輸出工件可以離開定位工位信號。如果PLC接到計算機發出的“工件不合格”信號,即X014后,報警,直到按復位鍵停止報警。
四、計算機與PLC的通信
在計算機與PLC的集成控制系統中,一個關鍵的技術問題是計算機與PLC的通信問題。在本課題中,對于計算機與PLC之間的通信,我們考慮了兩種實現方法:一種是利用串口通信,另外可通過I/O卡來實現。由于串口通信在實時性、可靠性、抗干擾性等方面都沒有I/O卡好,又根據廠里具體情況,最后還是選用了后一種方法。I/O卡即開關量輸入輸出卡,在此項目中,我們選擇了PCL—724,24位數字I/O卡,傳輸速率為300KB/s。該I/O卡具有2個八位端口(A,B),端口地址范圍為200H~3FFH,兩端口都可以進行輸入輸出操作,在進行輸入輸出操作時,無需進行握手,因為數據可以直接寫或讀到設定的端口。由PLC輸入輸出信號表可以看到,PLC需要接收計算機3個信號,計算機需要接收PLC一個信號。它們的通信協議定義與地址設定,如表2示。
表2 計算機與PLC的通訊協議定義與地址表
五、結束語
本系統是PLC與工控機集成控制的很好應用,投入運行后,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該系統在工業現場控制方面,尤其在PLC控制方面,以其卓越的控制功能和良好的性能價格比,贏得了用戶的廣泛贊譽。
下一篇: 斷路器、隔離開關、接
上一篇: 索爾維全系列Solef?PV